- 港口代码:GDL
- 港口名(中文):瓜达拉哈拉
- 港口名(英文):GUADALAJARA
- 所在国家(中文):墨西哥
- 所在国家(英文):MEXICO
- 航线:墨西哥线
- 介绍:
自然条件:该港气候温和,5月至十月为雨季,雨水充沛。春天是最炎热和最干燥的季节,气温达35度;夏季常有雷阵雨偶有冰雹;秋季降雨减少,多雾;冬季气温会低至零下五度左右。十月份平均气温为21.1度。经纬度:北纬20度40分00.17秒,西经103度21分01.23秒海拔: 1567 米面积: 187.91 平方公里人口: 1,600,940人 (2005年资料)市长: Alfonso Petersen Farah时区: UTC -6 瓜达拉哈拉沿用了西班牙一个城市的名字,来源于阿拉伯语,是”石头之河”或“要塞之谷”的意思。它的建立者鲁诺·波尔德兰·德·古斯曼将它确定为自己的荣誉故乡时,以自己出生城市的名字将其命名。 瓜达拉哈拉(西班牙语:Guadalajara),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西缘格兰德河左岸,海拔1567米,是哈利斯科州首府。瓜达拉哈拉地处墨西哥西太平洋区,城市居民160.1万,面积面积187.91平方公里,是该国仅次于首都墨西哥城的第二大城市和中西部商业金融中心。 相对于著名的墨西哥城,瓜达拉哈拉更加干净美丽,适合悠闲的度假。瓜达拉哈拉始建于1531年,1542年正式建成,原为古老的陶瓷业中心和农牧区商业中心,殖民时期的建筑大多保存完好,是一座呈鲜明西班牙建筑情调的古老城市,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。 瓜达拉哈拉独立前发展缓慢,19世纪末开始城市基本建设,拓宽街道,增建地下排水系统。1893年圣地亚哥河上建成水电站,供水供电问题解决。1900年人口增至10.1万。20世纪50年代起,作为首都墨西哥城与西北太平洋沿岸及美国之间的交通纽带,工业发展迅速,人口每10~15年翻一番。现在,瓜达拉哈拉成为墨西哥西部最大的商业、金融和工业中心。有化学、金属加工、纺织、汽车装配、水泥、制鞋、食品等工业。附近建有水电站。铁路、公路、航空交通枢纽。文化中心,有3所大学、50多座教堂和许多博物馆。 瓜达拉哈拉内分四个区:东北部利伯塔德区是工人住宅区;西北部伊达尔戈区为高级住宅区;西南部华雷斯区是工业区;东南部雷福尔马区,除干道两侧为新工业区外,多为贫民窟。市中心在马约尔广场附近。城南查帕拉湖是游览胜地。 历史文化 瓜达拉哈拉于1532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克里斯多·德·奥纳德发现,位于现在的圣胡安。后来征服者鲁诺·波尔德兰·德·古斯曼和克里斯多·德·奥纳德决定将小镇搬到水源丰富、交通方便又没有什么沙尘暴的地方。他们于1533年开始了搬迁工作。经过几次迁移后,到了今天的瓜达拉哈拉市的地方。瓜达拉哈拉市是1542年由卡洛斯五世国王颁布皇家命令建立的。在殖民时期,这里是新加利西亚的首府。 现在在城市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名胜,吸引大量的游客,带动城市经济发展。瓜达拉哈拉建筑风格各异,从巴罗克风格到现代风格都有。其殖民时期的建筑基本为法国或西班牙风格。市中心广场周围以大教堂为代表的新古典风格建筑尤其有特色。这里的历史性建筑代表了瓜达拉哈拉的特色。它们的艺术、习惯、传统和传说是吸引游人的焦点。除此之外,城市还有无数绿地供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。 城市有上百个宗教特色的建筑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瓜达拉哈拉大教堂,是这里最著名的仪式中心。建于1561至1618年间,新古典主义风格。最古老的宗教建筑是圣·弗兰西斯科·德·阿西斯庙,始建于1554年,是巴罗克风格建筑。在这些宗教建筑中,可以看到新古典风格,巴罗克风格,新哥特风格等各异风格。城市还有19座有意思的民用建筑,现主要用于政府办公,博物馆、广场和公墓。根据其建设时期的不同显现出各异的建筑风格。 人口 墨西哥国家统计局2005年数据显示,瓜达拉哈拉市区居住人口为1,600,894,为墨西哥人口第二多的城市,仅次于墨西哥州的埃卡提佩Ecatepec 。整个大都市区由哈里斯科州的八个城市组成,据同年统计数据,总常住人口达4,095,853,也是全国人口第二多的大都市区。瓜达拉哈拉市的人口密度也是墨西哥第二大,仅仅次于墨西哥州的内萨瓦尔科约特尔城Nezahualcóyotl城。居民54.8%信奉天主教。
港口查询 - 按航线 | ||||
南美东(101) | 太平洋岛国(83) | 地西线(160) | 中东线(71) | 加勒比线(257) |
西非线(120) | 澳大利亚线(92) | 印巴线(132) | 欧洲基本港(6) | 欧洲内陆点(894) |
地东线(212) | 黑海线(24) | 东南亚线(298) | 加拿大线(163) | 南美西(97) |
中国港口(123) | 台湾线(7) | 东非线(86) | 北非线(38) | 红海线(20) |
亚得里亚海线(8) | 日本偏港(192) | 日本关西(4) | 日本关东(3) | 韩国线(24) |
墨西哥线(39) | 南非线(21) | 新西兰线(30) | 美西线(8) | 俄罗斯远东线(61) |
俄罗斯远东线(61) | 美国内陆点(192) | 美东线(14) | 中亚地区(37) |